政 府 工 作 報 告
——2021年12月8日在葫蘆島市連山區
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
區 長 張 猛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區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并請區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會議的同志提出意見。
一、本屆政府和2021年工作回顧
區七屆人大一次會議以來的四年,是連山發展歷程中砥礪前行、極不平凡的四年。四年來,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堅強領導下,在區人大、區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全區上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全力抓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各項工作,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本完成“十三五”規劃確定的目標任務,圓滿完成本屆政府任期內的重點工作任務,順利開啟連山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征程。
追趕超越,綜合實力全面增強。主要經濟指標總量和增速穩居全市第一方陣,地區生產總值連續四年全市第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累計77.3億元,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實現翻番,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占全市總量的近三分之一,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與經濟總量同步增長,實施億元以上重點項目96個,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97.2億元,各類市場主體達到5.2萬戶,經濟發展質量效益持續提升。
真抓實干,三次產業協調發展。農業產業化全面提升。新增設施農業6000畝,糧食產量穩定在6萬噸以上,打造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家,建成“一村一品”示范村8個,培育出正佳紅大櫻桃、鼎碩蘋果等一批優質品牌,農業增加值年均增長3.4%。新型工業化穩定提升。錦西石化、航錦科技等支柱企業先后完成技術改造,核心競爭力不斷增強,規上企業增至60戶,“規升巨”企業達到5家,工業經濟規模不斷擴大。服務業現代化持續提升。省級連山商貿流通集聚區快速發展,東城商貿集聚區初具雛形,限上企業達到85戶,服務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逐年提高,縣域經濟發展邁上新臺階。
攻堅克難,改革開放不斷深化。重點改革有序推進。行政機關、事業單位改革和街道整合順利完成,行政審批、財稅體制、國資國企和農村產權等改革成果加速落地。“放管服”改革深入實施,行政審批時限壓縮82.3%,企業開辦實現3日內辦結,配備項目管家266個,解決企業和項目堵點問題103個。招商引資成效顯著。虹京科技等84個項目簽約落地,實際到位內資106億元,年均增長8.8%??萍紕撔聦崿F突破。獲得國家級專利45項,轉化科技成果18項,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5家,新注冊科技型中小企業30家,國華能源榮獲全國“專精特新”優秀單位。
精準發力,發展短板加快補齊。決戰決勝化解風險。穩妥有序償還政府債務10.8億元,養老金全部按時足額發放,牢牢守住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投入專項資金1.4億元,實施產業項目168個,改造各級危房656戶,9個省級貧困村、6840戶15048名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出列。決戰決勝污染防治。深入實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完成中央環保督察及回頭看、國家海洋督察、渤海污染防治攻堅戰和“綠盾行動”反饋問題整改,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連年完成省定目標,區屬河流水質優良比例全部達到100%,榮獲國務院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表現突出集體。
統籌推進,城鄉面貌煥然一新。城市功能建設逐步完善。實施建設項目87個,維修改造城區主次干路16條、新建城市道路35條、點亮“摸黑路”16條、完成民安步行街道路升級工程和8個老舊小區改造工程,新改建垃圾轉運站17座,濱河市場等9個馬路市場實現規范整治。農村人居環境持續改善。修建“一事一議”村內道路164公里,新改建農村道路277公里,115個行政村全部實現“四有三通”。實施水利工程85項,治理河道37公里,完成飲水安全工程18處,惠及群眾1.2萬人。建成“美麗示范村”14個、“美麗宜居村”3個,“整潔村”實現全覆蓋,完成衛生改廁3315座,生活垃圾處置體系延伸至全部行政村。
踐行初心,民生福祉持續增進。公共財政支出近八成投入民生領域,社會保障水平連年提高,社會保險覆蓋面不斷擴大,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日益完備,“老農保”等歷史遺留問題逐步解決。城鎮新增就業1.8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連續4年完成省控指標,零就業家庭始終保持動態為零。基層醫療條件全面改善,防控新冠肺炎等重大傳染性疾病有力有效,農村全部實現“一鄉一院、一村一室”,醫聯體覆蓋全部基層衛生機構。“陽光安置”退役軍人127名,發放優撫安置補助金1.15億元。
科學施策,社會事業強力提升。教育事業均衡優質發展。組建全市首家教育集團,優質學校幫扶鄉村學校覆蓋率達到83%,大班額全部消除,師資力量和師德師風建設持續增強。文化陣地建設穩步推進。打造精品社區20個,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和文化廣場完成全覆蓋,連續四年舉辦全國古玩文化節,連續兩屆榮獲省級文明城區,第四次獲評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社會治理效能有效提升。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全勝收官,信訪歷史積案實現減存控增,安全生產形勢總體平穩,社會保持和諧穩定,公眾安全感和滿意度不斷提升。
各位代表,四年來,面對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任務,面對持續加大的經濟下行壓力,面對日益突出的財政收支矛盾,面對漸次凸顯的歷史遺留問題,特別是面對百年一遇的新冠肺炎疫情沖擊,我們堅持凝心聚力、科學施策,干成了一批夯實基礎、助推發展的大事,我們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和黨史學習教育,高質量完成省委第二巡視組反饋問題整改,政治建設不斷加強,依法行政持續深入,彰顯了連山作為;我們1360名黨員、5431名一線人員投身抗疫戰斗,率先排查出全市最初兩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全面打贏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經濟運行逐季回升向好,奪取了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雙勝利”,提振了連山士氣;我們始終將打漁山經開區建設作為全區“一號工程”,引進各類企業203戶,現有實體項目131個,創業大廈入駐總部經濟項目和雙創團隊78個,建成區面積增至14.01平方公里,成功晉升省級開發區、獲批省級化工產業園區,傾注了連山心血;我們主動迎難而上、積極作為,化解了一批社會關注、歷史遺留的難題,我們清理信訪案件432件,信訪總量下降56%,京訪“五高地區”成功摘帽,榮獲建國70周年維穩安保工作集體二等功,確保了連山穩定;我們全力籌措資金,清欠民營中小企業欠款1.04億元,發放尾欠教師工資9556萬元,兌現了連山承諾;我們打通停工多年的興發橋,破解格林小鎮10年未解供熱難題,妥善安置航錦科技安全防護距離內289戶搬遷居民,相繼解決5223戶棚改居民“回遷難”和11714戶商品房“辦證難”問題,詮釋了連山擔當。
各位代表,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本屆政府履職的收官之年,一年來,區人民政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繼續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認真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扎實開展“三落實”專項行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十四五”開局平穩起步。
預計2021年,地區生產總值175億元,增長8%;固定資產投資48.9億元,下降9.9%;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5.6億元,增長27.9%;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86.9億元,增長5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891元,增長8%。
一年來,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堅持穩增長、調結構量質并舉,經濟發展提質增效
工業經濟穩步發展。工業企業高效運行。43家規上企業產值同比增長,15家規上企業產值超過億元,規上工業總產值370億元,增長61%,增速排名全省第一。實施工業項目47個、技改備案項目14個,工業固定資產投資15.9億元,穩居全市第一。傳統產業加速轉型。聚力結構調整“三篇大文章”,航錦科技氫能源充裝站等7個項目列入全省“三篇大文章”重點項目庫。民營經濟持續壯大。堅持兩個“毫不動搖”,綜合運用減稅降費等利好政策,新增“小升規”企業7家、“規升巨”企業1家、高新技術企業1家、雛鷹企業1家、“個轉企”150家,錦天化被評為行業節能減排先進單位,渤海水泥榮獲遼寧省建筑材料科學技術一等獎,航錦科技再次榮列中國石油化工企業500強。
第三產業創新發展。商貿流通企穩向好。百貨大樓繼續領跑全市商業,夜經濟商圈持續繁榮,山河半島商業街入選全市首批夜間消費集聚區。舉辦“全民樂購·約惠遼寧”系列主題活動10余場,新增限上企業11家。云禧文化產業街區業態逐步豐富,城市書房、匠人工坊等正式入駐。首開·云錦商街投入運營,成為全市首家商業小鎮。旅游產業加速推進。“葫蘆農創”基地建設如期啟動,神牛山綜合體項目加速落地,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復合廊道項目完成立項,靈山景區和合谷項目正式開工。成功舉辦塔山“桃花節”、靈山“杏花節”等系列節慶旅游活動,全年接待游客270萬人,旅游綜合收入22億元,全域旅游發展駛入快車道。
打漁山經開區蓬勃發展。數字產業園區建設再創佳績。東北科技大市場分中心掛牌成立,高端裝備產業技術研究院簽約落地,創業大廈升級省級眾創空間,頤高葫蘆島新經濟產業園榮獲“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榮譽稱號。京津冀產業園區建設持續推進。投資5000萬元,規劃土地100畝,建設標準化廠房5萬平方米,5個項目簽約入駐。新興產業園區建設穩步實施。“船+核”成為發展新動能,中船北方檢測培訓基地建設深度推進,實驗檢測平臺項目開工建設。化工產業園區建設全面啟動。污水處理實現在線運行,化工園區完成封閉管理,簽約引進精細化工項目7個,總投資超過10億元,打漁山經開區成為全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主戰場。
(二)堅持抓項目、優營商雙輪驅動,發展動能加速集聚
發展基礎穩中提質。項目建設扎實推進。成立項目服務中心,落實項目管家制度,實施億元以上重點項目37個,錦西石化低溫熱利用工程等15個續建項目全部復工,碧桂園楓璟瀾庭等11個新建項目開工建設。圍繞“兩新一重”重點領域,謀劃包裝中央資金項目41個,老舊小區改造等8個項目爭取上級政策資金3.13億元。招商引資成果豐碩。組建專業化招商隊伍,圍繞重點行業、主導產業,開展“走出去、請進來”招商活動135次,深度洽談項目25個,簽約項目22個,引進省外內資32.5億元,吉利汽車綜合服務園等5個項目當年簽約、當年開工建設。
營商環境全面優化。全力推進“一網通辦”。完成政務服務中心標準化建設,增設“24小時不打烊”“跨省通辦”等特色專區。認領“10+1”類政務服務事項2582項,網上實辦率達到91.5%,所有環節實現計時管理。53項“一件事”聯辦事項上線運行,“好差評”系統評價量和主動評價占比均為全市第一。全力改善服務質量。制定打造國內一流營商環境實施方案,深入開展營商環境突出問題專項整治,新建項目管家工作站2個,全年服務企業1000余次。全力優化政務服務。集中清理證明事項463項,公布第一批證明清單47項,“零證明”平臺辦件量穩居全市首位。打造市級標準助辦點14個,連山成為全市基層助辦點全覆蓋唯一縣區。
(三)堅持興產業、補短板一體推進,鄉村振興穩步實施
脫貧成果鞏固提升。嚴格按照“四個不摘”“九個不變”“五項原則”要求,建立“四位一體”防貧工作機制,安排鄉村振興發展資金4048萬元,匹配銜接資金項目44個,低保兜底保障6677人,開發扶貧公益崗位282個,技能培訓1078人,已脫貧人口年均收入穩定在6600元以上,貧困戶保持動態為零。全面開展教育扶貧和健康扶貧,發放“雨露資金”42.3萬元,資助貧困大學生141人,醫療保險覆蓋7318人。優化調整幫扶力量,保持過渡期內幫扶政策穩定,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現代農業不斷壯大。農業生產持續增效。播種作物38萬畝,新增設施農業1300畝,糧食產量6.1萬噸,蔬菜產量2.8萬噸,種植業產值4.4億元。建成高標準基本農田4700畝,落實保護性耕作5.7萬畝,全部超額完成省定指標。榮獲全省農業農村系統先進集體。產業項目順利推進。特色中草藥基地發展至20處,種植面積超過5700畝;大北農生豬養殖年產仔豬18萬頭,全年收入5.5億元;山神廟子鄉“旱改水”生態稻田走出傳統農業轉型新路,“穿睛鯽米”喜迎豐收,白馬石鄉中國最美智蜂小鎮榮登央視新聞頻道特別節目,“關東白蜜”美譽提升。農村改革不斷深化。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和股權量化順利實施,村級股份經濟合作社發展至113個,37個試點村“三變”改革任務全部完成,“三變”改革項目收益372萬元。
人居環境日益改善。加快補齊農村基礎設施短板。實施農村飲水鞏固提升工程2項,大中修、改擴建各級公路35.5公里,新建農村道路6.3公里,完成五里河二期治理工程8.7公里,三義廟污水處理廠一期投入運營。深入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春季造林9000畝,治理無主尾礦庫15座,實施115個行政村村容村貌整體提升工程,完成衛生改廁511座,畜禽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達到96%以上,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76%以上。
(四)堅持重環境、強管理統籌兼顧,城市品質持續增強
城市建設擴容提質。全力推進老城改造“四大工程”。籌集資金8420萬元,實施園丁、水泥等5個老舊小區改造工程。投入資金170萬元,完成光明小區等15個棄管小區“四項工程”。爭取抗疫特別國債6790萬元,實施永昌路、群英路等7條城市道路升級工程。投資近千萬元,完成鐵北路帶狀景觀園和連山河公園提升工程。全面打響創城攻堅“五大戰役”。依法取締小食品一條街馬路市場和化工八區臨時市場,拆除違章建筑3382個,清運垃圾2.5萬立方米,清理小廣告15萬余條,入戶宣傳10萬人次,圓滿完成第七屆全國文明城市創建迎檢工作。
生態環境顯著提升。鐵腕治氣成效凸顯。實施大氣治理十大專項行動,協同推進減污降碳,全年空氣優良天數達標率完成省定目標,PM2.5和PM10濃度實現雙降。系統治水強勢推進。全面落實“河長制”,三級河長巡河6711次,解決問題134個,清理河道垃圾6.2萬立方米,整治入河排污口10個,完成入海河流總氮超標溯源,全區水體監測8個斷面水質全部穩定在V類水體標準。綜合治土實現突破。排查38家尾礦庫安全隱患,指導17家重點監管單位自查自糾,完成1家涉鎘企業治理,全區土壤環境質量總體良好。問題整改深入推進。中央第二輪環保督察32件群眾信訪案件辦結28件,遼寧省第二輪環保督察17件群眾信訪案件全部辦結,“大棚房”和違建別墅“回頭看”反饋問題全部銷號。
(五)堅持惠民生、促和諧兩手并重,社會民生全面提升
疫情防控穩妥有序。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成立大數據排查專班,落實村屯社區網格化管理,緊盯重點地區來返連人員排查管控,突出“人物環境同防”,妥善處置高風險冷鏈食品到連等應急事件,成功防范國內多次疫情反彈,區人民醫院榮獲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投入本級資金3000萬元,全力提升五大能力建設,組建106人專業化流調隊伍,區核酸檢測實驗室投入使用,533家醫療機構全部落實首診負責制,19家醫療機構具備常態化疫苗接種能力,10家鄉鎮衛生院數字化接種門診建設全部完成,全區接種新冠疫苗33.2萬人,全民免疫屏障加速形成。
民生保障精準有力。就業形勢持續穩定。舉辦各類招聘會54場,城鎮新增就業4639人,城鎮登記失業率4.68%,職業技能培訓4192人,扶持創業帶頭人75名,困難家庭高校畢業生100%就業,零就業家庭保持動態為零,各項就業指標全部超額完成年度任務。社會保障堅實有力。城鄉低保和特困人員供養標準繼續提升,按時足額發放養老金3.2億元、低保金9800萬元、救助金2349萬元。妥善安置退役軍人39名,發放涉軍人員各類撫恤金及生活補助金2926萬元。醫療保險參保人數增至23.4萬,300家醫藥機構定點服務協議全面簽署,408家兩定機構貫標賦碼工作全部完成。
社會事業全面進步。教育事業優先發展。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到80%,新增優質學位356個。“雙減”工作落地見效,取締查處違規培訓機構52家,義務教育課后服務覆蓋率達到100%。新高考首考勝利收官,本科上線率91%。中興股份、??低?/font>等知名企業冠名連山職教中心首批校企合作班,職業教育實現多元發展。文體事業持續增進。“好品中國”文創中心戰略合作協議順利簽署,山海藝術中心全面落成。舉辦“愛我家鄉 觀我長城”徒步走等各類活動近百場,區圖書館榮獲“慶祝建黨百年系列活動”最佳組織單位。衛生事業不斷進步。城鄉居民健康檔案規范化建檔率提高至100%,新生兒免費疾病篩查率提高至95%以上,27家村級標準化衛生室建設有序推進,9家醫養結合機構服務質量提升工程完成全覆蓋。
社會大局和諧穩定。基層治理能力全面加強,化解社會糾紛547件,榮獲省級平安縣區,圓滿完成第十三屆村民委員會和第十屆社區居民委員會換屆選舉。信訪矛盾有效化解,13件“百日攻堅”案件辦結12件,133件中聯辦交辦案件和30件國家交辦案件全部辦結,榮獲全省信訪矛盾減存控增三年攻堅先進集體。深入開展食品藥品安全專項整治,牢牢守住食品、藥品安全底線。持續開展安全生產執法檢查,實施小化工企業整治、機制砂整治等專項行動,全年未發生較大以上安全事故,榮獲全省安全生產先進集體。不斷加大森林防火、防汛抗旱力度,成功應對臺風“煙花”、“9.20”風暴潮和建區以來最強降雪。
(六)堅持轉作風、勇擔當履職盡責,政府建設全面加強
政治建設切實加強。始終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首要政治任務,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堅決推動黨中央大政方針和省、市、區委決策部署落地落實。全面履行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嚴格落實“一崗雙責”和政府黨組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常態化推進省委第二巡視組反饋意見整改,扎實開展黨史學習教育,認真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系列活動,全力營造干事創業、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
依法行政扎實推進。嚴格落實重大行政決策法定程序,認真執行區人大及其常委會決議決定,主動接受區人大的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自覺接受區政協民主監督和社會各界監督,辦結省市區三級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163件。堅持以習近平法治思想引領普法工作,堅決推進依法治區,普法責任制得到有效落實。全面深化政務公開,發布政務信息1.2萬條,“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和民心網平臺辦理群眾訴求9353件。
作風建設持續提升。深入開展“三落實”專項行動,237項承接指標運行良好,工作部署與工作落實之間的距離全面縮短。從嚴從實抓好黨風廉政建設,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堅決防止“四風”反彈,嚴肅查處群眾身邊微腐敗問題,帶頭樹立“過緊日子”思想,嚴控“三公”經費預算,政府系統廉政建設持續深入,嚴肅紀律、容錯糾錯的良好風氣正在形成。
一年來,國防教育、人防和民兵預備役工作進一步加強,民族宗教、外事、統計、消防、檔案、審計、氣象、供銷等工作不斷進步,婦女兒童、殘疾人、紅十字會、共青團等工作均取得新的成效。
各位代表!奮斗充滿艱辛,成績來之不易。過往成就的取得,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的結果,是市委、市政府和區委堅強領導的結果,是區人大和區政協有力監督、鼎力支持的結果,是歷屆政府接續奮斗、夯臺筑基的結果,是全區上下同心同德、頑強拼搏的結果。在本屆政府任期屆滿之際,我謹代表區人民政府,向全區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各人民團體及社會各界人士,向各位老領導、老同志,向駐連部隊、武警官兵和駐區單位,向所有關心支持連山發展的同志們、朋友們,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在總結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全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仍然面臨諸多矛盾和問題:一是經濟運行穩中有憂。項目建設質量有待提升,對外開放還處在較低水平,穩增長難度較大;二是新舊動能轉換任重道遠。工業發展“面廣鏈短”,現代服務業“大而不強”,農業初級產品多、附加值低,三次產業融合發展程度不高,結構調整“三篇大文章”尚未破題;三是財政收支矛盾愈加突出,政府債務和基層“三保”壓力持續加大,社會事業、民生保障、環境保護等領域依然存在薄弱環節,防范化解各類風險任務艱巨;四是部分公職人員工作標準不高、責任意識不強、專業素質不精,緩擔當、不作為現象仍然存在,破解難題、狠抓落實的精神亟待加強。對于以上問題,我們將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更加有效的舉措,全力加以解決。
二、今后五年發展目標和重點任務
今后五年,是連山積蓄轉型力量、實現發展跨越的重要五年,是連山實現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關鍵五年,面對歷史賦予我們的神圣職責,面對全區人民的殷殷重托,我們要堅決落實葫蘆島市第六次黨代會和連山區第七次黨代會各項決策部署,科學謀劃連山發展藍圖,加快形成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生動畫面和宏大場景,持續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中走在全市前列。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導思想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東北、遼寧振興發展的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統籌發展和安全,鞏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成果,繼續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聚焦補齊“四個短板”,扎實做好“六項重點工作”,持續推進“五大戰略”,深入實施“五項工程”,奮力實現“五個突破”,全力打造“五個連山”,全面推進新時代連山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
今后五年,經濟社會的發展目標是:通過五年努力,主要經濟指標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6%,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年均增長7%,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7%,規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8%,綜合實力穩居全市前列,努力進入全省城區經濟發展第二方陣。經過五年耕耘,三次產業結構全面優化,打漁山經開區做大做強,建成“辦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競爭力強、生態宜居”的營商環境,社會文明和生態文明持續進步,社會治理體系更加健全,人民生活品質不斷提高,連山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取得重大階段性成就,為奮力走進現代化建設前列打下堅實基礎。
各位代表,確立上述目標,既是對我區現狀與未來的通盤謀劃,又是對外部機遇與挑戰的綜合考量,為此,今后五年,新一屆政府將堅定不移做好五項全局性工作:
堅定不移深化改革開放。堅持把新理念作為新發展階段的戰略指引,主動適應經濟新常態,積極融入“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遼寧沿海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等重要戰略,大規模“引進來”、大踏步“走出去”,力爭實際利用外資、引進省外內資實現雙增長,外貿進出口總額占全市比重不斷提高。扎實推進重點領域改革,加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放管服”改革等關鍵性、基礎性改革力度,破除束縛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堅持將營商環境建設擺在事關全局的戰略位置,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要求,全面優化發展生態,全力打造營商環境最優區。
堅定不移發展縣域經濟。堅持把抓產業作為新發展階段的主要支撐,穩定支柱產業、推進特色產業、發展新興產業。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加快扶持民營經濟,振興實體經濟,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堅持將打漁山經開區作為經濟轉型和重大項目建設主陣地,重點發展精細化工產業和軍民融合產業,打造新型工業體系。堅持以現代物流、專業市場、商貿流通、城市綜合體、文化旅游為重點,打造具有連山特色的服務業產業體系。堅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發展壯大“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全力打造服務全市的特色農業休閑區。
堅定不移推進城鄉建設。堅持把強統籌作為新發展階段的有力抓手,按照盡力而為、量力而行的原則,以農村生態化、城市品質化為主線,致力打造宜居鄉村,持續開展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深入推進特色鄉鎮、特色小鎮、美麗鄉村、傳統村落建設;全面實施老城改造,加快老舊小區、棄管小區和傳統商業街改造步伐,全方位提升城區形象。深入推進全國文明城市、全省文明城區創建工作,不斷完善城市管理和服務水平,全力打造宜業智慧現代城區。
堅定不移改善生態環境。堅持把優環境作為新發展階段的內在要求,堅定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重點推進綠色低碳發展,普及綠色生態理念和低碳環保生產生活方式,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扎實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各項工作,加快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步伐。持續實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堅決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不斷改善全區生態環境和人居環境,全力打造綠色生態宜居城區。
堅定不移提升民生福祉。堅持把惠民生作為新發展階段的不懈追求,努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堅持新增財力向民生傾斜,扎實辦好惠民實事和民生工程,推動就業、教育、醫療、文化等公共服務優質均衡發展,著力提升養老、醫保等社會保障水平。堅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不斷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全力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承發揚孝道文化和“塔山精神”,提升公民文明道德素養,傳遞社會正能量,全力打造和諧幸福文明城區。
三、2022年工作安排
2022年是新一屆政府履職的開局之年,我們將站在新起點總結新經驗,著眼新征程謀劃新篇章,聚焦新要求落實新任務,統籌考慮全區產業布局、項目儲備和區域發展現狀,對標市委、市政府對全市經濟發展的預期,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固定資產投資增長7%,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7%。
為實現上述目標,2022年將重點抓好五方面工作:
(一)聚焦對外開放、狠抓營商環境,激發全面振興新活力
全力優化營商環境。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鞏固“四減”“四辦”工作成效,加快推進“一網通辦”,政務服務事項網上實辦率穩定在90%以上,電子證照用證率達到50%以上,“遼事通”APP便民高頻事項辦理率達到60%以上,智慧社保高頻服務事項100%實現“全省通辦”,“一件事一次辦”改革事項全部實現“只提交一次材料”。深入實施營商環境建設專項行動,重點整治政府“供地失信”等9類突出問題,持續提升項目管家主動服務企業、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對企業訴求實現“接訴即辦”,辦結率達到80%以上。
全力打造開放龍頭。深刻把握遼寧沿海經濟帶和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雙重定位,統籌內外循環,打造開放合作新前沿。依托省級化工產業園區金字招牌,瞄準精細化工項目外遷的上海、常州等城市,重點招引產業鏈條長、產品附加值高的優質項目,著力打造精細化工產業基地。依托1000畝軍民融合產業園區,深度對接中船集團、中核集團及各科研院所,大力發展“船+核”上下游關聯的軍民融合產業,著力打造遼西“船+核”產業重要承接地。依托京津冀產業園區,全面加強產業、平臺、人才、市場對接,瞄準泵業上下游產業開展精準招商,主動承接京津冀產業轉移,著力打造遼西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先導區。
(二)聚焦招商引資、狠抓項目建設,夯實全面振興新基礎
凝心聚力主攻招商引資。強化精準招商。優化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和獎勵辦法,深耕京津冀、珠三角、長三角等地區,開展以商招商、點對點招商和產業鏈招商,力爭全年簽約億元以上項目10個以上,引進省外內資增長10%以上,實際利用外資完成市定任務指標。強化項目落地。加強招商項目跟蹤服務,建立招商項目要素保障提前介入、聯動服務機制,強化規劃選址、用地、環評、安評等要素支撐,提高項目履約率和落地率。
持之以恒推進項目建設。全力擴大有效投資。計劃實施億元以上重點項目35個,強化項目全生命周期服務管理,確保錦西石化鍋爐煙氣超低標排放達標工程等9個項目順利竣工,加快凱地陽光等10個續建項目建設進度,推進七號牧業萬頭肉牛養殖等16個新建項目按時開工。全力抓好向上爭取。積極爭取地方政府債券、中央和省級財力支持,結合產業特點、重點領域和資金需求,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基礎設施建設等一批民生項目納入國家和省項目計劃,力爭全年謀劃項目數量和爭取到位資金實現同步增長。
(三)聚焦動能轉換、狠抓產業升級,打造全面振興新高地
奮力推進現代農業提質升級。夯實農業發展基礎。新增設施農業1500畝,新建高標準基本農田2萬畝,落實保護性耕作8.2萬畝,播種作物28萬畝,糧食產量穩定在8.8萬噸以上,新增設施農業1500畝以上。突出農業產業發展。推進大北農生豬養殖二期項目開工建設,延長沙河營鄉杜仲、鋼屯鎮五味子等中草藥產品產業鏈條,引導近郊鄉鎮果蔬休閑采摘由點到線、聯動呼應,統籌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健全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機制,加快推進農村“三變”改革,探索資本下鄉和鄉賢帶富模式,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增強西部欠發達鄉鎮內生動力,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致貧底線。
奮力推進傳統工業轉型升級。全力做好“三篇大文章”。圍繞裝備制造、船舶海工等重點產業,促進新錦機渦輪機械制造、先進技術轉化應用工程中心等“老字號”項目向智能、綠色、高端方向加速轉型。圍繞石油化工、礦產冶煉等主導行業,促進航錦科技、遼鉬集團等“原字號”企業深挖產品增值空間,實施一批延鏈、補鏈、強鏈的技術改造項目。圍繞補齊“新字號”弱項短板,大力發展醫藥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新興產業,加快推進萊尼科技醫藥中間體、德威生物等項目建設進度。全力扶持民營經濟。細化落實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政策措施,著力破除招投標、投融資等方面隱性壁壘,全年新增市場主體2000戶,“個轉企”160家、“小升規”5家、“規升巨”1家。
奮力推進現代服務業提檔升級。做強老城區核心產業。提升百貨大樓等實體商業發展活力,鼓勵企業擴大線上營銷,實現規?;?、差異化、特色化經營,支持民安步行街、山河半島商業街等特色街區品質提升,發展具有地域人文特色的夜間經濟,持續開展“購物節”“消費季”等系列活動,推進消費提質擴容,新增限上企業10家。做優東城現代服務業。加快云禧良宸等改善型地產項目建設進度,力促紅星美凱龍愛琴海購物公園開工建設,聯動開發東城地區周邊商業地塊,打造城市“一小時生活圈”,建設現代服務業發展示范區。
奮力推進文旅產業融合升級。挖掘紅色旅游資源,開發紅色研學旅游產品和項目,打造錦西紅色記憶展館教育培訓基地,創建塔山全國紅色文化旅游基地,培育紅色旅游新業態。整合非遺民俗、葫蘆文化、特色產業等優勢資源,依托長城國家文化公園、靈山景區、百大萬美溫泉酒店,打造鄉村旅游、生態旅游、康養旅游、冰雪旅游等特色路線,著力構筑“全域旅游、全時旅游”的新發展格局。
(四)聚焦統籌協調、狠抓品質提升,構建全面振興新格局
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優化國土空間布局。高質量完成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引領生產、生態、生活三大空間布局不斷完善。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啟動地工小區等7個老舊小區改造工程,完成海業小區等6個老舊小區改造收尾工程,完成中物小區等20個棄管小區“四項工程”。改造提升連山市場所在區域及香港一條街等城市背街小巷和渤海路等老城區道路,新建北河路等7條東城區道路。加快綠化景觀提升,完成連山河公園下游開發,增加公園面積32公頃。實施錦葫路、五里河路雨污分流改造,推進城區重點積水點位排水防澇工程,加快解決群眾“出行難”問題。加強城市精細管理,開展市容市貌專項整治,鞏固提升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成果。
全面提升農村環境。啟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深入開展農村改廁和生活垃圾治理,農村衛生廁所改造率穩定在100%,省級美麗示范村無害化衛生廁所改造率實現穩步提升,推動生活垃圾處理體系向自然屯延伸。強化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率達到77%以上,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89%以上。實施農村基礎設施改造升級工程。新建改造“四好農村路”51公里、“一事一議”村內道路45公里,農村危房改造保持動態清零。
全面提升生態品質。常態化推進中央第二輪和遼寧省第二輪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全力實施污染防治攻堅,為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提供堅強生態環境保障。打贏藍天保衛戰。持之以恒抓好污染物排放,確保全年空氣優良天數達標,PM2.5濃度持續降低。打贏碧水保衛戰。深入落實“河長制”“灣長制”,鞏固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成效,加強五里河、女兒河等重點河流污染整治,強化河流排污實時監控,確保河流斷面穩定達標。打贏凈土保衛戰。建立污染地塊名錄及開發利用負面清單,有效管控城市建設用地土壤環境風險,確保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省、市核定指標。打贏降碳攻堅戰。聚焦“雙碳”目標任務,強化舉措落實,建立新上工業項目聯合審查機制,強化能耗“雙控”預警調度,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
(五)聚焦群眾期盼、狠抓民生保障,共享全面振興新成果
堅守疫情防控底線。毫不放松抓好“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各項工作,全面壓實“四方責任”,嚴格落實常態化疫情防控措施,突出重點場所重點領域人防物防,狠抓社區村屯排查管控,發揮醫療機構前哨作用,織密織牢基層防控網絡。加強重點防疫物資儲備,提升核酸檢測和疫苗接種能力建設,健全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和應急機制,提高疫情應對處置能力。
精準落實社會保障。積極推動居民就業。認真落實就業創業扶持政策,優先保障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等重點群體就業,城鎮新增就業330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8%以內。全力提升保障水平。確保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繼續提高城鄉低保、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標準,落實全民參保計劃,加大重點人群參保擴面力度,全面實現應保盡保。完善雙擁工作體系,持續做好“雙擁模范區”創建工作。加快居家、社區、機構養老服務發展,實施農村敬老院提升改造工程。
辦好人民滿意教育。推進學前教育公益普惠發展,新增公辦學位360個,加快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繼續深化集團化辦學,推動區內優質教育資源向薄弱學校和鄉村學校輻射。從嚴落實“雙減”各項政策,引導校外培訓機構健康發展。提升東師連高和世紀高中辦學質量,深入推進職業教育校企合作、訂單培養等新發展模式。加強師德師風建設,開展在職教師有償補課專項整治,實施校園食品安全質量專項行動,強化校園疫情防控和周邊綜合治理,積極創建平安校園。
創新抓好社會治理。啟動城鄉社區“三社聯動”和議事協商試點推廣,將“黨群一張網、服務叫的響”納入社會治理服務平臺。加強全民普法和公共法律服務,完善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機制,深入開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創建工作。實施安全生產分級分類監管,繼續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堅決防范遏制較大以上事故發生。落實食品藥品安全工作責任制,堅決保障人民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妥善化解重點領域信訪問題,常態化推進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完善立體化信息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打造更高水平的平安連山。
四、全面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各位代表,藍圖已經繪就,奮進正當其時,做好未來五年以及2022年的重點工作,全區政府系統必須堅決扛起先行重任,不斷提升治理效能,勇于挑戰極限,展現尖兵作為,全力打造人民滿意政府。
全面建設政治過硬政府。深學篤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黨的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牢記“國之大者”,深刻領會“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持續深化黨史學習教育成果,嚴格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嚴守政治規矩和政治紀律,全面加強政府系統黨的建設,不折不扣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市決策部署,堅決落實區委各項工作安排,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全面建設依法行政政府。依法接受區人大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自覺接受區政協民主監督,主動接受社會監督和輿論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扎實推進區人大重點督辦建議和區政協“一號”提案辦理工作。健全完善重大行政決策合法合規性審查機制,嚴格執行“三重一大”請示報告制度,持續規范部門工作流程,強化政務信息公開、行政執法監督和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爭創省級法治政府示范區。
全面建設清正廉潔政府。把全面從嚴治黨各項要求貫穿政府工作的各領域全過程,不斷加強政府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嚴防“四風”隱匿變異、反彈回潮,堅決懲治工程建設、公共資源交易等重點領域腐敗問題。堅持“過緊日子”,厲行勤儉節約,嚴控“三公”經費預算,持續壓減非急需非剛性支出。
全面建設擔當實干政府。始終把抓落實作為政府系統各項工作的生命線,切實強化“干”的導向、落實“干”的行動,干好政府的活,辦好群眾的事,完善高質量發展考核指標體系,將工作實績與評優和問責問效相掛鉤,理直氣壯為干事成事者撐腰鼓勁,對庸政懶政者一律嚴肅問責。
各位代表!征程萬里風正勁,重任千鈞再揚鞭。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堅強領導下,堅定必勝信念,匯聚磅礴力量,奮力開創連山現代化建設和高質量發展新局面,共同譜寫連山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時代篇章!
《政府工作報告》名詞解釋
1、“三落實”專項行動:遼寧省人民政府在全省政府系統部署實施的“帶頭抓落實、善于抓落實、層層抓落實”專項行動。
2、雛鷹企業:注冊時間不超過10年,具有較強創新能力,在某一細分領域取得突破,未來具有較高發展潛力,得到市場認可的創新型企業。
3、一網通辦:打通不同部門的信息系統,群眾只需操作一個辦事系統,就能辦成不同領域的事項,解決辦不完的手續、蓋不完的章、跑不完的路這些“關鍵小事”。
4、“雙減”: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
5、五大戰略:農業穩區戰略、工業強區戰略、服務業興區戰略、生態立區戰略、開放活區戰略。
6、五項工程:營商優化工程、項目攻堅工程、結構調整工程、城市更新工程、民生保障工程。
7、五個突破:經濟振興取得突破、文化振興取得突破、社會振興取得突破、生態振興取得突破、作風振興取得突破。
8、五個連山:富庶現代連山、開放創新連山、生態宜居連山、幸福文明連山、和諧平安連山。
9、“碳中和、碳達峰”:碳中和是指企業、團體或個人測算在一定時間內直接或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通過植物造樹造林、節能減排等形式,抵消自身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實現二氧化碳“零排放”;碳達峰是指我國承諾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長,達到峰值之后逐步降低。
10、黨群一張網、服務叫的響:依托各級黨群服務中心,將智慧黨建網絡、政府服務熱線、智慧城市管理中心等網絡,通過資源整合、流程再造,把黨建工作、服務群眾、基層治理等功能匯聚到一個網絡平臺,發揮各部門、各層級、各區域整體合力,形成閉環管理,確保群眾反映的問題有人辦、有人管、有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