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今天我們邀請的嘉賓是葫蘆島高新技術開發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侯馳。侯書記,您好,歡迎您做客政務訪談。
侯馳:主持人好,大家好,非常高興通過政務訪談欄目與大家交流,在這里首先感謝社會各界朋友長期以來對高新區工作的關心、關注與支持。
主持人:侯書記,請您介紹一下高新區目前的科技創新工作總體情況。
侯馳: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擺在黨和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高新區作為全市創新驅動的重要載體,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認真貫徹落實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圍繞建設創新型國家和科技強國的目標,加強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雙輪驅動”戰略,推動高新區創新體系效能顯著提升,促進高新區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高新區堅持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提升企業在科技項目形成、組織、資金配置多方面的參與度和話語權,在招引高新技術企業入園發展過程中明確園區“一精三新”的產業定位,突出“高和新”的園區特征,充分結合自身實際和省內外優秀高新區發展經驗,立足全市戰略布局,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通過在創新平臺、創新主體、創新人才、創新生態等方面的聚焦發力,越來越多的“高新”力量在這片熱土上嶄露頭角,強勁的創新動能被業內人士矚目,我們的科技創新事業在不斷向前發展。
主持人:請詳細介紹一下高新區圍繞科技創新具體作了哪些方面工作嗎?
侯馳:高新區作為企業創新發展的主戰場,加強創新鏈與產業鏈的精準對接,這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邁出更大步伐的重要抓手和必要途徑,為此,我們重點從三個方面開展工作。
一是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強化科技支撐作用。以創新生態建設來匯集各類創新要素,園區圍繞精細化工、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新型裝備制造等重點產業,引入一批科技型企業和研究機構。如龍之盾軍工、振維機械、東源環保、維尚特種纖維、中國建研建材等。目前高新區擁有省級研發機構11個、省級重點實驗室2個,科技人員約600人。與遼寧工程大學、遼寧工業大學共同搭建的創新創業、科技成果轉化和大學生實習3個基地。高新區積極推動“政-產-學-研”創新系統工程建設,目前已建成北理工—小元計算成像技術聯合研究中心實質性產學研聯盟,正在積極籌建東北大學-華能工業陶瓷科研中心、吉林大學-孚迪斯碳粉末研究中心等5個實質性產學研聯盟。
二是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促進產業鏈補鏈、延鏈、強鏈,做好園區產業結構調整三篇大文章。推動原有支柱企業擴充產品門類,比如連石化工向上游原材料延伸,推動新上DNT項目實現原材料自主可控,并著手研發苯二胺的下游產品芳綸纖維材料,未來將實現進口材料的本土化替代,解決國內“卡脖子”技術難題。同時,高新區緊跟新一代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趨勢布局建設信息產業園將為全市信息數字產業發展提供承載空間。目前,我們圍繞五廠“油頭化尾”的發展戰略,以入園企業擎天化學項目為龍頭,延伸硫化物產業,將設立有機硫產業園,將精細化工與新材料產業融合,并向下游的通訊、交通、電子電器封裝材料產業拓展、以期實現進口替代和產品創新。
三是構建覆蓋企業全生命周期的普惠性創新體系,激發企業創新的內生動力。對于種子期企業,由孵化器進行初期培育,提供免費的辦公場所、解決企業起步期的后顧之憂。對于初創企業,針對企業初創期特點和要求,配備專職秘書,定向全方位服務扶持,強化融資對接,落實企業所得稅及研發費用等減免政策,支持企業發展。對于成熟期企業,引導企業做大做強,協助意愿上市企業解決好上市前相關歷史遺留問題,確保順利通過資質認證和手續辦理。
主持人:目前我市高新區發展現狀如何?
侯馳:高新區經過20年的發展,從無到有,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經過歷任班子不懈努力,在園區登記企業近600戶。累計孵化各類科技企業120戶、現有高新技術企業19家、科技型中小企業29家、其中,瞪羚企業3家,雛鷹企業7家。近五年科技成果轉化258個、申報各類專利267個、2021年實現技術市場登記技術合同成交額2841萬元。并以孚迪斯、華能工陶為代表的一批在園區孵化培育成長起來的企業,迅速發展壯大成為園區發展的重要支柱。特別是孚迪斯,去年引入央企戰略投資,正在進行股改,即將籌備上市。
主持人:高新區在引進培育創新人才方面有哪些做法呢?
侯馳: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人才驅動,特別是高新區,要發展更離不開創新人。近年來,我們始終在全力做這方面的工作,通過積極創造條件,大力引進人才,有效激發科技人才干事創業的信心,重點是兩個方面工作:
一是對接全市人才政策,全面推進“興葫英才計劃”的落實,推動人才政策與就業政策相銜接。
二是制定園區特色政策,激發企業科研人員創新動力。高新區制定《引進培育高新技術企業獎勵辦法》、《高新技術研發創新人才獎勵辦法》、《葫蘆島高新區鼓勵和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政策(暫行)》,吸引高端人才到園區工作、鼓勵產品研發和新興產業發展。
主持人:在服務科技創新工作中,高新區有哪些新舉措?
侯馳:科技園區的本質在于集聚創新的力量,通過創新的力量集聚產業力量,以產業力量撬動經濟的發展。我們高新區管委會深知肩上的責任,努力做好服務科技創新工作,滿足企業需求。
一是積極推進科技大市場建設。葫蘆島科技大市場是由葫蘆島市科技局、葫蘆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及芝倪信息技術(沈陽)有限公司三方共建,致力于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及科技創新創業的服務平臺。一方面是對創新創業進行組織運營管理,為企業提供全方位服務,補足短板,激發成長力,強化競爭力。另一方面依據科技大市場原有的科技服務平臺資源,助力科技成果轉化,扶助科技創新創業創投。
二是成立科技創新秘書專班。園區組織招商、經發、建設、應急四個部門精干力量組建服務專班,確保企業需求第一時間得到響應,對所有行政審批事項環節都配備專人指導、專車接送,全程協助辦理審批事項。
三是為創新科技提供法律保障。聘請法律顧問,搭建法律服務平臺,提供知識產權保護、合同審定咨詢等免費法律支持與服務。為園區企業科技創新,運營發展保駕護航。
主持人:企業創新需要資金,高新區在資金支撐方面有哪些保障措施。
侯馳:我們這方面的工作做得還是很具體、很有效的,一直在不斷地為創新驅動發展提供制度保障和動力支持。
一是保證預算資金支撐。高新區側重科技創新資金和預算安排,提供科技創新工作財力保障。今年全年科技服務預算685萬元(含孵化器房租及運轉經費349萬元、科技大市場運轉經費200萬元、科技創新獎勵100萬元、人才公寓房租36萬元)。今年上半年,創客空間運維、推進葫蘆島科技大市場建設及落實科技創新人才獎勵等支出306萬元。
二是發揮創新創業激勵政策積極作用,著力激發科研人員創新創業活力,營造高新區激勵人才創新創業、推進創新驅動發展的濃厚氛圍。2019年至2021年連續三年對符合獎勵辦法的高新技術企業和人才進行獎勵,共兌現獎勵金額279萬元。通過獎勵政策的實施,企業科研組織效率和科技產出質量進一步提高,增強了科研人員的獲得感和園區就業創業的歸屬感。
三是解決企業融資問題。園區搭建政銀企對接平臺,分別與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葫蘆島分行、葫蘆島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高新園區支行、中信銀行葫蘆島分行、浦發銀行葫蘆島分行達成初步合作。目前,葫蘆島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高新園區支行已與葫蘆島市鑫暢達泡棉制造有限公司已達成1600萬元商業貸款的合作。小元感知等6家企業與葫蘆島郵政儲蓄意向貸款500萬元,相關事項正在對接。
主持人:下一步,高新區還有哪些工作打算?
侯馳:接下來,我們將突出“項目為王”理念,搶抓葫蘆島雙重戰略地位機遇期,積極對接京津冀資源,加大高新技術企業招引力度和科技人才的引育力度;依托葫蘆島科技大市場的科技服務功能,加強技術轉移成果轉化工作,讓更多的高新技術在園區開花落地結果;全面加強園區各項基礎設施建設,為更多優質高新企業落戶提供空間保障。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為園區企業當好“店小二”,搞好服務。我想,在園區上下共同努力下,高新區在發展質量和效益上將會持續改善和提升,為我市高質量發展做出新的貢獻。